通用banner

防疫“新十条”出台,医疗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

2022-12-09 15:16:36

pic_001.jpg

近一周,多个信号表明,在与新冠共存3年、世界各国陆续放开之后,国内防疫政策终于开始彻底转向


  • 孙春兰副总理在连续两场疫情防控座谈会上表示,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,将优化防控措施。同时官方报道只字未提“动态清零”。

  • 过去7天内,广州、深圳、北京、重庆、天津等一线城市先后停止全面核酸,有序恢复自由出行。


今日(12月7日),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:不再落地检、跨地区流动人员不查健康码、无症状和轻型可居家...很明显,天平已经朝着“全面放开”倾斜,接下来,学生返乡、报复性春运等大规模人口流动不可阻挡,除非极特殊情况发生,开弓难以再有回头箭。


有人感慨:三年了,终于结束了。也有人的恐慌情绪不亚于三年之前:“管控时期还敢出门,现在放开了反而不敢出门。”


政府帮我们延后了三年“直面病毒”的时间,该来的总是会来,大规模感染在下一阶段难以避免,“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不再是一句套话,困难的时期才刚刚开始。


对于医疗行业来说,疫情3年的不确定性创造了“行业动荡期”,口罩、呼吸机、核酸时代的辉煌还历历在目,未来的口服药、抗原、疫苗时代,每一步都是新挑战,也可能是新冠带来的一局洗牌机会。

新秩序重建期间的短暂机遇,有谁能够抓得住?


pic_002.jpg


政策转向之下,“热浪”先吹到了谁?


防疫政策转向,带动市场偏好调整,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。

个人防护时代到来,感冒药登上舞台中央

政策的风吹向个人防护时代,与当初的囤菜如出一辙,恐慌驱动的第一个动作就是“囤药”。

近日,北京、广州、杭州、南昌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纷纷取消“四类药品”购药登记,据京东健康数据,连花清瘟胶囊在其平台上搜索量同比增长2000倍。不少店家称连花清瘟、布洛芬已经售罄,正在积极补货。

断货产品“捧红”了背后的厂家。以以岭药业为例,作为连花清瘟胶囊的主力供应商,自9月底以来,其股价涨幅接近160%,一度创下历史新高。

从业绩上看,以岭药业在Q3营收23.8亿元,同比+7.41%,净利润3.65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49.32%。

核酸“退场”,千亿抗原市场面临残酷内卷

核酸经济的实质,不在于做不做,而在于查不查。

今日,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宣布: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,不再开展落地检。同时全国多地已经宣布不再进行全员核酸,并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。

大势已去,被百般诟病的核酸经济,注定由此瓦解,抗原自测正式登台。

过去几年,中国抗原产业实际上已经站在了全球一线,仅九安医疗一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就营收超230亿元;利润152亿,同比+27728%。
国内核酸“退场”之后,抗原检测市场将会进一步释放,正好可以接棒海外需求的减弱。中泰证券分析认为,预计国内单月规模有望达到280亿元,加上储备性购买,年需求量上千亿应该不是问题。

与此同时,由于门槛不高,抗原检测也是一个极度“内卷”的领域,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,在不受政府采购干预的情况下,可在美团大药房查到的单价低仅有3.8元/个

这不能浇灭企业的热情。12月5日,明德生物、亚辉龙、东方生物,纷纷表示将提升产能,承接激增的订单需求,在不久的未来,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也不足为奇。


互联网医疗暴涨,迎多重行业利好


个人防护产品大卖的同时,背后的平台商——互联网医疗板块也连续几日大涨。


pic_003.jpg

▲12月5日开始,互联网医疗股集体上涨


利好消息不止一个。12月1日起,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》正式施行,推动行业有序发展。与此同时,发布的Q3财报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:

  • 京东健康:营收105.2亿元,同比+42.1%;经营利润7722.5万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

  • 阿里健康:营收115亿元,同比+22.9%;经调整后利润净额3.5亿元,实现正面盈利。


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扭亏为盈,行业转折点或许即将到来,至少是对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初步验证。


本土新冠疫苗“大放送”:一天之内,四家公司宣布新冠疫苗纳入紧急使用

此外,伴随着政策转向,倒逼防疫工具包的扩容。12月5日,四家公司同时宣布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,包括三叶草生物、神州细胞、威斯克生物、万泰生物,前三者均为重组蛋白疫苗,万泰生物为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。

加上此前的丽珠生物蛋白疫苗V-01、康希诺鼻喷腺病毒载体疫苗,这一轮新获批的异源加强针疫苗已经达到6款

开放环境之下,疫苗加强针或将成为长期需求,考验的是厂家的速度,同时要面对高峰期过后需求的急剧衰减,增量不足,竞争同样残酷。


全球的过去VS中国的未来


疫情以来,大多数欧美国家一开始选择的就是“共存”策略,他们的路比中国提早走了近3年,其演变方向对国内市场或有些借鉴意义。

医药方面,众所周知,新冠以来大的赢家就是辉瑞

新冠“疫苗+药物”双重超级红利无可比拟。2021年,辉瑞营收上升6位,直接登上2021年全球制药榜首,同时“预定”了2022年营收Top1位置

  • 今年上半年,辉瑞以60%增速超越多年的行业霸主强生,并拉开近60亿美元差距,创造了历史,成为有史以来营收高的医疗健康企业。


pic_004.png

▲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营收排名


器械方面雅培、西门子医疗、BD、罗氏诊断,凭借COVID-19诊断相关产品,在多年焦灼不下的器械企业排名竞赛中,夺得关键性胜利。

  • 今年上半年,雅培甚至超越美敦力,拿下全球医疗器械营收TOP 1的宝座,差距接近10亿美元,今年是否有可能逆袭第一的位置,有待下半年的表现。


pic_005.png

▲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营收排名


前面已经提到,中国与全球防疫环境不同,中国市场和企业是否会按照全球巨头的“剧本”来走,尚未可知。


但我们已经能看到疫苗厂商的高利润,IVD企业的逆袭以及市场对于新冠药物的满满期待。

  • 疫苗厂家方面,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北京科兴的营收高达193.75亿美元(约合1280亿元人民币),净利润144.6亿美元(折合956亿元人民币)。

  • IVD企业吸金能力更不用提,根据今年Q1数据,A股赚钱的医疗器械公司TOP 10,无一例外,全部都是IVD企业。

  • 7月25日,河南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。据西南证券预计,该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或高达近百亿美元。


当然,除疫情之外,中国创新药械更加受到资本和政策的影响:资本方面,有待防疫开放后的经济复苏,市场信心的恢复,对创新企业的及时“输血”;政策方面,集采、医保谈判等负面效应基本释放完毕,价值医疗正引导行业走进去芜存菁的大循环之中,对于“真创新”企业及其有利。


还有哪些潜在的“逆袭”机会?


医疗行业长坡厚雪,在过去的十年中,医疗板块在大多数时间都呈现出跑赢大盘的趋势。


pic_006.png

▲来源:摩根斯坦利(MSCI)中国概念股票表现指数


随着政策面回暖、疫情防控的转向,医疗大健康行业正在迎来新的机遇。
“新冠+流感”双管齐下受追捧,新药研发现“黑马”?

据民生证券研究整理,抗新冠小分子药物,与抗流感病毒药物多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,而RNA聚合酶抑制剂(Rdrp)可以同时用于治疗新冠和流感,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与RdRp结合,阻止病毒基因组RNA的转录和复制。

目前市面上,新冠药中的口服RdRp抑制剂主要以默沙东的Molnupiravir为代表,国内方面,

  •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国内附条件批准上市。
  • 君实生物的VV116在国内外进行Ⅲ期临床研究。
  • 长江健康的CH2001也是Rdrp抑制剂,目前正处于1期临床。


民生证券认为,随着新冠疫情逐步消退,看好相关药物向流感适应症的拓展。

pic_007.png


新冠药物研发的机会窗口尚未关闭。12月5日,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" Nature "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" FXR inhibition may protect SARS-CoV-2 infection by reducing ACE2 "的研究论文。

pic_008.png

该研究显示,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(UDCA)可以关闭 ACE2 受体,关闭了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,该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新冠感染,由于这种药物针对的是宿主细胞而不是病毒,因此它可能预防病毒的未来新变种,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。

这种“一劳永逸”式的是故事刺激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力。今日,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盘初走强,科创板相关企业宣泰医药一字板,共同药业、广生堂、上海凯宝、福安药业等纷纷大幅冲高。

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被“催熟”,后疫情时代需求持续


随着全球疫情的催化,家用医疗器械正在被快速催熟,专业医疗器械家庭化趋势越发明显


美国风投和私募股权公司Insight Partners数据显示,2020年,全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336.35亿美元;预计到2028年,该市场规模将达571.03亿美元


国内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,上市企业包括鱼跃医疗、可孚医疗、三诺生物、鹿得医疗等。

行业巨头赚钱能力有多强?根据鱼跃医疗财报:

  • 在2020年的高基数基础上,2021全年营收68.94亿元,同比+2.51%;净利润14.82亿元,近两年复合增长40%;整体毛利率48.29%,较疫情前的2019年大幅增加6个百分点。
  • 核心业务中,血糖板块同比增长超70%;呼吸板块中制氧机同比增长近80%。


家用医疗器械有着健康消费品的属性,且受集采等医疗改革政策影响较小,未来潜力巨大。



12月,是一年的收官之月,也是下一年的开局之时,防疫政策转向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不能确定病毒变异就此终止,也不能确定未来的世界还会有哪些新的挑战,正如世卫组织所言,我们还没有到(胜利)那一步,不过终点就在眼前。


标签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799号佳海产业园二期120栋    电话:0791-8649-6193       邮箱:shiqigongs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