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一周,多个信号表明,在与新冠共存3年、世界各国陆续放开之后,国内防疫政策终于开始彻底转向。
孙春兰副总理在连续两场疫情防控座谈会上表示,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,将优化防控措施。同时官方报道只字未提“动态清零”。
过去7天内,广州、深圳、北京、重庆、天津等一线城市先后停止全面核酸,有序恢复自由出行。
今日(12月7日),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:不再落地检、跨地区流动人员不查健康码、无症状和轻型可居家...很明显,天平已经朝着“全面放开”倾斜,接下来,学生返乡、报复性春运等大规模人口流动不可阻挡,除非极特殊情况发生,开弓难以再有回头箭。
有人感慨:三年了,终于结束了。也有人的恐慌情绪不亚于三年之前:“管控时期还敢出门,现在放开了反而不敢出门。”
政策转向之下,“热浪”先吹到了谁?
防疫政策转向,带动市场偏好调整,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。
近日,北京、广州、杭州、南昌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纷纷取消“四类药品”购药登记,据京东健康数据,连花清瘟胶囊在其平台上搜索量同比增长2000倍。不少店家称连花清瘟、布洛芬已经售罄,正在积极补货。
断货产品“捧红”了背后的厂家。以以岭药业为例,作为连花清瘟胶囊的主力供应商,自9月底以来,其股价涨幅接近160%,一度创下历史新高。
从业绩上看,以岭药业在Q3营收23.8亿元,同比+7.41%,净利润3.65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49.32%。
核酸“退场”,千亿抗原市场面临残酷内卷
今日,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宣布: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,不再开展落地检。同时全国多地已经宣布不再进行全员核酸,并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。
大势已去,被百般诟病的核酸经济,注定由此瓦解,抗原自测正式登台。
与此同时,由于门槛不高,抗原检测也是一个极度“内卷”的领域,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,在不受政府采购干预的情况下,可在美团大药房查到的单价低仅有3.8元/个。
这不能浇灭企业的热情。12月5日,明德生物、亚辉龙、东方生物,纷纷表示将提升产能,承接激增的订单需求,在不久的未来,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也不足为奇。
互联网医疗暴涨,迎多重行业利好 个人防护产品大卖的同时,背后的平台商——互联网医疗板块也连续几日大涨。 ▲12月5日开始,互联网医疗股集体上涨 利好消息不止一个。12月1日起,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》正式施行,推动行业有序发展。与此同时,发布的Q3财报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: 京东健康:营收105.2亿元,同比+42.1%;经营利润7722.5万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 阿里健康:营收115亿元,同比+22.9%;经调整后利润净额3.5亿元,实现正面盈利。 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扭亏为盈,行业转折点或许即将到来,至少是对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初步验证。 全球的过去VS中国的未来本土新冠疫苗“大放送”:一天之内,四家公司宣布新冠疫苗纳入紧急使用
医药方面,众所周知,新冠以来大的赢家就是辉瑞。
新冠“疫苗+药物”双重超级红利无可比拟。2021年,辉瑞营收上升6位,直接登上2021年全球制药榜首,同时“预定”了2022年营收Top1位置。
今年上半年,辉瑞以60%增速超越多年的行业霸主强生,并拉开近60亿美元差距,创造了历史,成为有史以来营收高的医疗健康企业。
▲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营收排名
器械方面,雅培、西门子医疗、BD、罗氏诊断,凭借COVID-19诊断相关产品,在多年焦灼不下的器械企业排名竞赛中,夺得关键性胜利。
今年上半年,雅培甚至超越美敦力,拿下全球医疗器械营收TOP 1的宝座,差距接近10亿美元,今年是否有可能逆袭第一的位置,有待下半年的表现。
▲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营收排名
前面已经提到,中国与全球防疫环境不同,中国市场和企业是否会按照全球巨头的“剧本”来走,尚未可知。
但我们已经能看到疫苗厂商的高利润,IVD企业的逆袭以及市场对于新冠药物的满满期待。
疫苗厂家方面,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北京科兴的营收高达193.75亿美元(约合1280亿元人民币),净利润144.6亿美元(折合956亿元人民币)。
IVD企业吸金能力更不用提,根据今年Q1数据,A股赚钱的医疗器械公司TOP 10,无一例外,全部都是IVD企业。
7月25日,河南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。据西南证券预计,该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或高达近百亿美元。
当然,除疫情之外,中国创新药械更加受到资本和政策的影响:资本方面,有待防疫开放后的经济复苏,市场信心的恢复,对创新企业的及时“输血”;政策方面,集采、医保谈判等负面效应基本释放完毕,价值医疗正引导行业走进去芜存菁的大循环之中,对于“真创新”企业及其有利。
还有哪些潜在的“逆袭”机会?
▲来源:摩根斯坦利(MSCI)中国概念股票表现指数
据民生证券研究整理,抗新冠小分子药物,与抗流感病毒药物多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,而RNA聚合酶抑制剂(Rdrp)可以同时用于治疗新冠和流感,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与RdRp结合,阻止病毒基因组RNA的转录和复制。
民生证券认为,随着新冠疫情逐步消退,看好相关药物向流感适应症的拓展。
该研究显示,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(UDCA)可以关闭 ACE2 受体,关闭了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,该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新冠感染,由于这种药物针对的是宿主细胞而不是病毒,因此它可能预防病毒的未来新变种,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。
这种“一劳永逸”式的是故事刺激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力。今日,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盘初走强,科创板相关企业宣泰医药一字板,共同药业、广生堂、上海凯宝、福安药业等纷纷大幅冲高。
美国风投和私募股权公司Insight Partners数据显示,2020年,全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336.35亿美元;预计到2028年,该市场规模将达571.03亿美元。
国内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,上市企业包括鱼跃医疗、可孚医疗、三诺生物、鹿得医疗等。
家用医疗器械有着健康消费品的属性,且受集采等医疗改革政策影响较小,未来潜力巨大。
12月,是一年的收官之月,也是下一年的开局之时,防疫政策转向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不能确定病毒变异就此终止,也不能确定未来的世界还会有哪些新的挑战,正如世卫组织所言,我们还没有到(胜利)那一步,不过终点就在眼前。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799号佳海产业园二期120栋 电话:0791-8649-6193 邮箱:shiqigongs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