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用banner

健康宣传丨别让卒中得逞,5G移动卒中单元时刻待命!

2024-10-25 00:00:00

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“世界卒中日”,


主题是“体医融合,战胜卒中”。

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,

也是我国的头号健康杀手。

它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,

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。


DM_20250208154149_001.jpg


下面和您一起来聊一聊

卒中的相关知识、

危险因素、危害、

卒中发生后常见症状、

如何防治以及卒中救治方案。


什么是脑卒中?


脑卒中(俗称“中风”),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,主要分为两大类型:缺血性脑卒中(约占80%)和出血性脑卒中(约占20%)。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死,是指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。出血性卒中,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,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。两类卒中均会造成脑组织损伤,进而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。


DM_20250208154149_003.png


脑卒中的危害


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,国内居民疾病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,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和致残、致死的首要因素之一。其中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主要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之一,我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,平均发病年龄65岁左右,低于发达国家(75岁左右)。在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,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;幸存者中,约75%留下后遗症、40%重度残疾,病患家庭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痛苦。


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。卒中具有发病率高、复发率高、致残率高、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“五高”特点。卒中发病急、病情进展迅速,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,可导致肢体瘫痪、语言障碍、吞咽困难、认知障碍、精神抑郁等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。


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


了解卒中的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卒中至关重要,其中,不可改变危险因素:包括年龄、性别、低出生体重、种族、遗传因素等。可改变危险因素: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房颤及心脏瓣膜病、吸烟、肥胖、饮食营养不均衡、缺少体育锻炼等。


卒中发生后的常见症状?


半身突然无力;口角歪斜;神志迷茫、说话或理解困难;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;行路困难、眩晕、失去平衡或是协调能力;无原因剧烈头痛;猝然晕厥等,卒中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,请牢记“BE FAST”识别原则:


Balance(平衡):突然出现行走不稳。

Eyes(眼睛):突然出现视力模糊、复视或眼前发黑。

Face(面部):突然出现面部不对称或口角歪斜。

Arms(手臂):突然出现手臂无力或麻木。

Speech(语言):突然出现语言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。

Time(时间):时间就是生命,一旦发现卒中症状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尽快就医。


"体医融合“如何防治


“体医融合”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促进健康,预防和治疗疾病。针对卒中防治方面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:


预防“五高”:预防中风先从防“五高”开始,“五高”指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黏稠度、高血尿酸。


1、定期测量血压,至少每星期测量一次,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。


2、定期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,尽早采用膳食调节,并在医生指导下服药,阻止病变进展。


3、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控血糖。


4、缓解血黏稠度,遵医嘱服用药物,进行活血化瘀。


5、降低高血尿酸,少吃海鲜、啤酒、豆制品、甜品等食物。


科学运动: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,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或骑自行车,可以有效预防卒中。


节制饮食:做到定时定量,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,少吃肥肉、辣椒、生葱、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,多吃一些新鲜水果、蔬菜。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较差,平日饮食,应以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,减少高胆固醇、高糖、高盐饮食的摄入。


戒烟戒酒:吸烟会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的聚集,还加速脑动脉硬化,促进血凝块形成,应当戒除。大量饮酒则加重中风的危险性,应少饮酒或不饮酒。


控制情绪: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,要保持愉快心情,常听轻音乐,看轻松的电视,与亲朋好友聊天,保持稳定情绪,尤其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患者。


充足睡眠:充足的睡眠,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,改善脑部血液循环。但不要睡眠过多,且避免夜间突然起身,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,每晚睡眠时间应该在7-9小时之间。


防止过冷过热:冬夏季中风发病率、死亡率较高,这是因为低温与高温都会引起体内环境改变,血管调节功能障碍。当天气变化,特别是骤冷时,应注意加衣保暖。加速动脉硬化,增加卒中风险。


卒中后患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、语言障碍、认知障碍等,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。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(2023)指出,运动康复可通过抗阻训练、平衡训练等帮助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也可通过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形式,可以帮助卒中患者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,缓解压力,改善睡眠。


卒中救治解决方案


脑卒中治疗及康复要抓住“黄金6小时”,即发病早期6小时内,尤其是4.5小时内,通过溶栓药物(静脉溶栓)或介入取栓手术(拉栓),开通堵塞的血管,使血流恢复,并且时间越早,效果越好。那是否有时间与“死神”抢时间呢?这或许能在——MCT-I、II小型移动CT以及“5G移动卒中单元”上找到答案。


院内卒中解决方案:MCT-I、II型小型移动CT可于院内多场景应用,创新的把“移动”和 “以人为中心” 的概念引入到CT临床诊断领域,CT设备在院内多场景转换,直接将检测送到患者床前(门急诊、ICU 、手术室),即满足在室内床旁重危病人检查,实施危重急症的现场移动医疗急救,以赢得卒中救治的“黄金时间”,极大降低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。


DM_20250208154149_004.png

MCT-II小型移动CT


院前卒中解决方案:而搭载了小型移动CT的5G移动卒中单元将小型移动CT和相关的检验设备装配在专用救护车上,是集5G移动信息系统、移动CT、卒中诊断、远程会诊、急救等功能为一体的急救集合体。“5G移动卒中单元”接收到患者后,院前卒中急救团队便可在救护车上开始CT扫描、生化分析等检查,做到院外急诊院内响应,脑血管专家云会诊等。实现“上车即入院”,抢占救治的黄金时间,大限度节约急性卒中的救治时间,实现“边走边救治”,提升医院急诊急救水平,优化院前院内绿色通道流程,达到对卒中救治的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治疗体系。


DM_20250208154149_005.png


其中关键在于:患者可以在入院前,在救护车上完成颅脑CT扫描、血常规、凝血、血糖、心电图等检查检验,对时间窗内急性脑梗塞急性溶栓,把握脑卒中急救黄金救治时间。


DM_20250208154149_006.jpg


卒中识别早,救治效果好。


秋冬季节天气寒冷,


易导致血管收缩,造成血压上升,


脑血管也容易发生痉挛,


导致血压剧烈波动,易诱发脑卒中。


老年人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,


一旦发生言语不清,


一侧肢体麻木、无力,


突发视力下降、头痛、眩晕等情况,


就应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,


做到及时发现,


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
标签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799号佳海产业园二期120栋    电话:0791-8649-6193       邮箱:shiqigongs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