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十一个法定“老年节”,可以说,如今的重阳节已成为一个围绕老年人而过的节日,尊老敬老爱老是其核心要义。
重阳节的起源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
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源自《吕氏春秋》中的《季秋纪》: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。”“是日也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。”
汉代时,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。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
在魏晋时,节日气氛渐浓,倍受文人墨客吟咏。唐朝时,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。
明清两代,重阳节风俗盛行。要吃花糕,登山,十分热闹!
现今的重阳节,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1989年,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,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,成为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。
重阳节的习俗
九九重阳,传承千年,寄托着华夏民族的深厚情感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,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,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。
登高、祭祖
重阳最重要的活动之一,即是登高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登高习俗由来大致有三:一是登高避灾传说;二是缘于古人的山岳崇拜;三是在秋日草木凋零之际登高“辞青”,与阳春三月的“踏青”相对应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
重阳登高也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。古时耕地资源少,加上讲究的人家要堪风水,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,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,雨水偏少,这时扫墓不仅出行方便,还可登高远眺,欣赏各处美景。
插茱萸
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人们要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。茱萸或佩戴于臂,或制成香袋,把茱萸放置其中,还有的插在头上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还能消积食,治寒热,抵御初秋之寒,被人们称作“避邪翁”。
赏菊、饮酒
重阳节前后,菊花盛开,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“菊月”。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,观赏菊花便成为节日里一项重要内容。
重阳佳节饮菊花酒,是中国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食重阳糕
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。当今的重阳糕,仍无固定品种,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。
求寿
重阳节是九月九日。九在数字中又是大数,古人认为九有“长寿”的寓意。所以,重阳节这天有求寿的习俗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799号佳海产业园二期120栋 电话:0791-8649-6193 邮箱:shiqigongsi@163.com